11月15日下午14时15分,上海市静安区胶州路上一幢高层民宅发生严重火灾。全市各方迅即开展火灾救援和伤员救治工作。 2010年11月15日下午,静安寺一幢正在翻新施工的教师公寓楼的大火燃烧了整栋楼房。微博上第一时间即有人上传火灾照片,“自救要诀”不胫而走。究竟是我们建筑的结构和材质防火力度不够?还是维修施工人员防火意识太薄弱? 惊魂未定,仍忍不住思索,火灾固然本身有其偶发性,而建筑本身也不可能完全不燃,但28层楼的高度在上海实在不算高,想来便有有惊心动魄之感。愿逝者安息,这堂建筑安全的课程,我们上的痛心,这也算是另一种劫后余生吧。记者专访建筑师李玮珉,以其专业意见学习建筑安全知识。 上海20层的高楼很多,一旦失火很难急救。从您专业建筑师的角度来看,一幢建筑有哪些地方可以做到防火? 这个有完整的规范要求,并且制度上已经相当完整了,我认为只要能够很好地执行、规范地执行,一般的情况下都可以对生命起到保障。 建筑结构有讲究吗? 结构也有结构的规范,大部分火灾的时候出问题都不是结构出问题。建筑没有办法做到滴水不漏,也没有办法做到不燃,建材和管线一定有可以燃烧的部分,最主要是建筑法规创造人预留一小时两小时的逃生空间,这是建筑防火的基本概念。如果这个概念没有办法维持的话,就相当危险了,比如一两个小时之内消防梯走不通的话,可能是因为某种原因管子锁上了等等。 有哪些方面可以尽可能延长逃生的时间呢? 材质方面选择不燃的材料,造成静安大火的材料听说不是建筑材料,而是外面的装修材料,就是外面临时性的维修材料,这可能是始料未及的。材料的使用上尽量使用不燃的材料。 节能环保材料,会造成助燃吗? 对材料的不燃性要求,不管节能环保与否,都应该是相同的要求,不能说节能环保它的易燃性就可以发生。所有的材料在某些燃点几乎都会点燃,也会熔化,要看每个材料的防火标志。同样的窗帘布,有的窗帘布是易燃的,有的窗帘布是不易燃的,每个材料的个性不一样,有些同样是大门,有些门是有防火认证的,有些门是没有防火认证的。 所以最好选择防火材料? 相对来说比较好,当然,很多时候防火认证也可以做假,在中国风险相对比较高,防火、结构啊都不够规范,比如钢筋,也可以抽出一点重量弄虚作假,这些都会造成对居住品质的危害。 室内装潢来说,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吗? 室内装潢不要违背或更改消防需求,选择材料的时候尽量考虑它的防火或者易燃性。有些空间甚至会把消防设施封死或者管制,尤其是商业空间,这都是很危险的。有些商业空间有逃生的需求,但单位也许为了自己的管理方便,把那些逃生口封闭起来,这样对公共安全是很大的威胁。 发生火灾,有没有哪层楼的脱险率比较高? 在上海这样讲对很多楼是不公平,但在上海过去消防车能够达到的是50米,现在据说有一个90米的消防车,我相信逃生通道被堵塞的时候,如果你在50米之内有比较好的机会,但是我不希望给大家一个错误的印象,以后买房子不要高楼的。 上海"11·15"特别重大火灾事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教训十分惨痛。这起事故是一起因违法违规生产建设行为所导致的特别重大责任事故,也是一起不该发生的、完全可以避免的事故。事故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对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必须落到实处、一抓到底,不能有丝毫松懈,不能流于形式,一定要杜绝违法违规操作、"带病"上岗施工。 现已初步查明,"11·15"失火大楼的装修工程存在层层多次分包的问题,这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违规行为。我国《建筑法》规定,提倡对建筑工程实行总承包,禁止将建筑工程肢解发包,不得将应当由一个承包单位完成的建筑工程肢解成若干部分发包给几个承包单位。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也明确规定,严禁在发包过程中肢解分包。法律利剑在手,严格查办有据。对于肢解分包、层层分包这样明目张胆的行为,必须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严肃追究事故责任,有效震慑违法违规行为,杜绝类似情况再次出现。不如此,就无法给遇难者、受伤者和他们的家属一个交代,也无法给全社会一个交代。 事实上,近年来发生的诸多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中,工程建设项目层层分包的现象都很突出。工程每分包一层,风险就增加一层。分包层级过多的结果,必然是"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安全管理无从谈起,很容易导致"皮包公司"和"带病企业"披挂上阵,"挂靠工程队""马路工程队"在施工一线唱主角,没有上岗资质的人员违法违规操作。分包到最后的结果,就是风险无法控制,安全隐患重重。 记者从业界了解到,当前建设工程领域的层层分包现象仍然较为普遍。一些建筑企业片面追求利润,超出自身能力大量承接工程,承接到项目后再逐层肢解分包。经过众多中间环节,利润已经被层层摊薄,各级分包单位为了压低成本,必然倾向于选择那些资质很差或者没有资质的企业和人员来施工作业。对于这样一股歪风邪气,社会各界必须保持高度警惕,职能部门必须严肃整顿,不仅要严肃查办责任企业和人员,还要深入查办其中可能存在的渎职侵权、贪污腐败等违法犯罪行为。 狠抓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还必须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监理,真正实现独立监管、全程监管、动态监管;及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推动强制使用难燃、不燃建筑材质的立法工作;加强建筑工地的消防设施基础建设和安全逃生知识培训。亡羊补牢、痛定思痛,只要我们措施有效得力,严格依法开展工作,严肃追究违法行为,就一定能够把建筑工程安全抓上去。